中国GDP下行原因?
1、需求侧管理失败,政策发力不够,导致需求不足。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使经济实现平稳运行”,没有提及“增长”;宏观政策取向是“稳健有效”,删除了之前的“积极”。从历史经验来看,当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时,货币政策会及时宽松,财政政策也会加码,两者配合来刺激增长。但这一次都没有发生。1月17日央行降准后,市场原本以为会有更多的货币宽松措施,但直至4月份,除了降准之外,就只有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其余降息手段都没有出台,显示货币政策操作仍然十分谨慎。在稳增长压力下,财政政策前置,1-3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力度还是偏小,只有1.4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000亿元。如果没有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的可能性,预期基建投资增速难以大幅提高。
2、供给冲击,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2021年全国出口同比增长29%,进口增长30%,贸易顺差达到历史新高,达到了5158亿美元。但进入2022年后,海外供需缺口有所收窄,我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同时俄乌战局使得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我国进口成本大增。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9%。其中,出口下降9%,进口下降3.7%,贸易顺差达到历史新高,达到了1797亿美元。外部环境的恶化无疑会导致我国的出口订单减少,外资流出,引发经济运行下行。
3、疫情持续影响,居民消费受制约。2022年一季度中国CPI上涨2.1%,PPI上涨8.7%,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9%,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管控加强,对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消费造成较大抑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同比下降了23%,国内旅游收入同比下降了20%,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了13.5%。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回升缓慢势必会对GDP形成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