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发现有何意义?
其实北京人这一发现,最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对人类演化历程的重新认识。 首先说到人类起源的问题:关于人类起源于哪儿,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个公认的结论是,人类来源于非洲,大概六七百万年前,一群原始人离开非洲大陆,逐渐遍布世界。 但对于这一理论,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是从非洲开始,二是非洲之外的第一批人类是什么模样?
现在有了答案——来自北京的这个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属于一个20岁左右的成年女性,身高157厘米,体重48公斤。牙齿和骨骼的特征显示她是一个混血儿,父亲是一个尼安德特人(欧洲早期人类),母亲则是个智人(现代人类的祖先)。 这个发现说明,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是混血儿,并且来自不同地域的祖先在融合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平等——我们体内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智人基因多得多;而且,从非洲走向世界的路上,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中东停歇过,并留下了遗传印记。 这项研究还回答了另一个问题:谁是第一个走出非洲的人? 研究者认为,是一个女人,而且不是身材魁梧的猛男——这个女族长身高只有1米57,体重不到50公斤。她的下颚骨很窄,额头狭窄且颅顶低平,似乎不大适应大脑发育。
但是,就是这个身体单薄的女子携带的遗传物质,经过数万代的繁衍,成就了今天我们这个高度智力化的种族。 另外说到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对近代考古学的影响。
民国时作北大校长的胡适,当时正在提倡“古史伪说”,认为中国上古史都是神话传说,没什么真实价值。因此他听说北京人头盖骨可能是有近代化装修的“假骨头”时十分高兴,但没想到这骨头是真家伙。于是他的“假骨头论”不攻自破。
当然,北京人头盖骨有没有可能被埋得更深,或者被后人重新掩埋而没留下任何痕迹呢?这种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但如果真这么幸运,那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种族基因构成的学者们来说可真是不幸中之大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