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监管科技?
“监管科技”的概念最早在2016年由《欧洲银行监督管理框架》提出,定义为“基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监管环境、流程和活动的概念和范畴”。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监管机构意识到利用新技术进行监管的必要性,由此衍生出“监管科技(Regulatory Technology)”一词。 目前我国官方文件尚未对监管科技做具体解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中提及要“研发新型反洗钱监测系统 强化科技监管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监管科技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上来看,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规划和布局监管科技发展。例如美国制定了《联邦技术战略2025》,明确了美国联邦政府应用新技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欧盟也提出了《欧盟全球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中的新数字前沿行动计划》,将建立统一的数据市场作为重要目标。
近年来,央行等监管部门也多次印发文件,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2018年,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下发《关于规范金融广告发布行为的通知》,明确禁止金融机构以互联网形式发布任何带有诱导性的金融产品宣传信息,防范潜在的风险点;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为金融业提供行为准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随着监管科技的深化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定位和定义。我们认为,监管科技是立足金融监管、服务于金融监管的新兴学科和技术体系,致力于运用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精准监管、智慧监管、协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