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几个折旧年度?
首先,明确一点概念,所谓“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每年提取的金额叫做折旧费;而所谓的“折旧费用”(会计科目设置中,一般设两个科目,一个是“累计折旧”,一个是“固定资产净值”),实际上就是每期提取的折旧费之和。
其次,了解以上概念后,就可以回答楼主的问题了。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购买的固定资产,从购买时起,就逐步进入折旧阶段了,也就是说,要从固定资产原值中减除10%-30%的余额作为折旧计提的基础。这个初始的折旧计提,在会计核算中是一个固定数,也就是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 而此后,每年的折旧计提,要依据会计年度进行。所以,对不同年份的企业来说,其折旧计提的基数是不一样的——即企业的累计折旧总额,会随着企业会计年度的变化而变化。但不管怎么变,都要依据税法相关规定,尽量使实际提足的折旧与税法规定的折旧相符,以达到节省税金的目的。
对于企业而言,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前期购进的固定资产,由于损耗等原因,其账面净值可能会低于其原始价值;而后期的固定资产,由于其原始价值较高,其账面净值也会相应较高。由此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前期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数较低,而后期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数较高。但这种区别是相对的,因为无论是低基数还是高基数,它们都是相对于企业整体资产规模来说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导致企业整体税负的增加或减少。当然,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