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五行中属什么?

屈道奇屈道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农历的“月”和公历的“月”不是一回事,农历是按月亮圆缺变化来记录的,一个月大约是29.5天(一个朔望月周期);而公历则是以地球公转运行的周期为基准确定的。农历的月和公历的月不存在对应的关系。 其次,“五行为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很宽泛。

中国的传统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个元素相互影响又彼此相生相克,因此古人用这五种元素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属性。比如金属性代表坚固、干燥、清凉、肃杀等特性,水属性代表湿润、寒冷、润滑、向下等特性……所以五行的属性其实是用来描述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中医理论中也广泛运用五行理论,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人身体上的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加以分类归纳,然后配合五行属性予以说明。如人的毛发坚硬似铁,故属金;眼皮像鳞甲一样覆盖着,故属土;鼻子的气体上通天气,故属火;牙齿具有咀嚼功能,故属金等等。

那么,根据上面的论述就可以知道,所谓的“五行属于什么”其实是一个语境含糊的问题,答案也是因对象不同而各有差异。 如果将问题限制在农历月份与节气之间关系上来,那么可以认为: “寅月”就是立春到惊蛰这一个节气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农历月份;“卯月”其实就是雨水到春分这一节气间隔所对应的农历月份,以此类推。 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耕种,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有十五天,每月共有七十一天。而每年农历月份的月末那两天通常被设置为“下浣”或是“大寒”,用来记录节气交替的时间点。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十二月建丑。每年的正月都是寅月,无论公历日期如何推算,农历月初那一时刻总是处于“孟春”阶段——就像每年初一总是正月初一那样确定。 但是到了二月的时候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如果恰逢闰年并且出现“二月二”的话,那么这个二月就是卯月;而如果只有“二月一日”的话,那就是寅月。也就是说,正月和二月之间的分界线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闰年和闰月的增加而不断右移的。当遇到闰腊月时,腊月和小年初一之间的一天会并入到正月,所以正月的末尾也会跟着右移,而立春则始终处于正月末。

韩崇奎韩崇奎优质答主

干支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它们都可以用“五行”来表示,如“甲、乙”属于木,“丙、丁”属于火,“庚、辛”属于金,“壬、癸”属于水,“戊、己”属于土。十二地支中“寅、卯”属于木,“午”属于火,“申、酉”属于金,“子、亥”属于水,“亥、戌、辰、丑”属于土。但是地支中的“巳、未”,则分别是“火”和“土”。天干在地支中有一个配属的关系,即:甲、己配“亥”;乙、庚配“戌”;丙、辛配“酉”;丁、壬配“申”;戊、癸配“未”。

干支记日,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正好是60天。

十干配五行: “甲”、“乙”属性为“木”;“丙”、“丁”属性为“火”;“戊”、“己”属性为“土”;“庚”、“辛”属性为“金”;“壬”、“癸”属性为“水”,皆以阳性为主。 十“天干”又称“小往大来”,因为天在上,地在下。

十二地支配五行:“子”、“亥”属性为“水”; “寅”、“卯”属性为“木”; “午”属性为“火”、“申”、“酉”属性为“金”,皆以阳性为主。

“丑”、“辰”、“未”、“戌”属性为“土”,因为“丑”、“辰”、“戌”包含阴五行“水”、“木”、“火”,所以这三种阴五行归“土”所生所化。另外, “未”土为“湿土”。“地支”,十二“地支”又称“大往小来”,因为天在上,地在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